更新时间:2024-04-16 15:02
脤
拼音
部首
汉字结构
总笔画
五行
五笔98
EDFE
五笔86
EDFE
GBK编码
C38C
UniCode
U+8124
仓颉
BMMV
四角号码
71232

脤字的基本解释


shèn ㄕㄣˋ
◎ 古代王侯祭社稷所用的肉。

详细解释

脤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shèn 
〈名〉
(1) 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 [sacrificial raw meat]
脤,肉也。——《广雅》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谷梁传·定公十四年》。注:“脤,祭肉也。”
成子受脤于社。——《左传·成公十三年》
(2) 又如:脤膰(祭社稷和宗庙用的肉)

康熙字典

脤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下】【肉字部】 脤;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983第25
【廣韻】時忍切【集韻】【韻會】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腎。【說文】社肉。本作祳。盛以蜃,故謂之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玉篇】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皆社稷宗廟之肉也。【博雅】肉也。【左傳·閔二年】梁餘子養曰:帥師者受命于廟,受脤于社。【註】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前漢·五行志】成肅公受脤于社不敬。【註】服虔曰:脤,祭社之肉也。盛以蜃器,故謂之脤。師古曰:?,大蛤也。 又生肉曰脤。【穀梁傳·定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 又狸脤,地名。見【春秋·成十七年】。 又無脤,人名。【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註】無脤,名也。 【集韻】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