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造句

更新时间:2022-12-03 11:24
用城下之盟怎么造句,城下之盟的意思是什么?本页面为您提供2024年城下之盟的意思和收集了城下之盟的造句一二三年级例句供您参考。

城下之盟造句

序号 词语造句
1 别废话,想招揽我就等过几天我心情好了再说,城下之盟老子我可不认。
2 落后就要挨打,城下之盟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3 清朝统治者屈服于外敌压力,屡次签订城下之盟。
4 如今敌众我寡,只好签下城下之盟,以减少伤亡。
5 我们两家公司实力相当,既谈合并就要公平,怎能逼我们签下城下之盟,完全受制于他们?
6 我们两家公司实力相当,既谈合併就要公平,怎能逼我们签下城下之盟,完全受制于他们?
7 以某种较大的让步为钓饵,诱胁中国订立城下之盟。
8 由于情势危急,他不得不订下这个城下之盟。
9 战争结束后,失败的国家,也只有签订城下之盟。
10 这些将士宁愿战死,也决不为城下之盟。
11 只不过,那条约说的不好听一点,只不过是凛天绝逼迫我六仙土签订的城下之盟而已,八景宫、蓬莱崂他们爱怎么想随他们怎么想。
12 中国应该利用今天的优势而不是在将来兵临城下之时签定城下之盟。
13 老吕,今天就咱们两人,我也就跟你说吧,还记得道光年间几千的洋人就打得咱们大清几十万的大军溃不成军,一败涂地在,最后乃至签下那城下之盟的事么?
14 逼其签订城下之盟,尽占先机,驸马爷棋高一着。htTPS://Www.YONGSHiJiaOYu.cn/ZaIXiANZuci,在线组词
15 宋朝因为积弱,所以和外族交战,往往无论胜败都签下了城下之盟,苏旬因此写了一篇〈六国〉来讽刺。
16 这个国家屡次签订城下之盟。
17 虽然天聪元年,阿敏、济尔哈朗、阿济格等人,率三万大军入朝鲜,迫使朝鲜签订城下之盟。
18 如果说当年的《马关条约》还只是城下之盟,那《辛丑条约》完全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9 想两人联袂闯入华爷山庄,双枪逼命,迫得雄踞北方的华爷定下城下之盟。
20 迩者暴日更肆贪黩,分兵西进,逼我首都,察其用意,无非欲挟其暴力,要我为城下之盟。
21 耐心等待十数日,意料中的城下之盟终于出现,拿到摁上血手印和敌酋亲笔签名的盟约,飞步赶往海滩,儒者欣喜若狂,“驸马爷,驸马爷,盟约已到手……”。
22 看这等情况谁敢不答应?这跟城下之盟有何区别。WWW.YonGsHijiaoyU.cN/CiYuJIEShI,词语意思
23 在这一城下之盟中,天津被增列为通商口岸,该条约虽未规定设立租界,但成为日后英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的依据。
24 可是大家想一想,当时首都都已经被八国联军占领了,这是正经的城下之盟啊。
25 国贫民弱怎么打得过日本!但蒋介石也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与日本的谈和,无疑就是被迫作城下之盟,那就成了“人人得以诛之的卖国贼”。
26 随后朕亲率六骑于渭水河畔同颉利签订城下之盟,有人曾经以此骂过朕说朕是昏君,可是当年朕也是迫不得已。
27 殿下,管家真的要议和吗?与金人签订城下之盟!
28 御驾亲征,直逼越都,最后越皇签下城下之盟,割据五郡大地,武帝命名,安南州。
29 但蒋介石也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与日本的谈和,无疑就是被迫作城下之盟,那就成了“人人得以诛之的卖国贼”。
30 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31 可叹澶渊之耻为雪,城下之盟犹在,而此时辽夏两国已有联姻之谊,倘若虎豹豺狼合起手来,再度兵临城下,我大宋实在岌岌可危啊!
32 朝廷开国以来重文轻武,以至于奸臣当道,武备弛废,兵弱将寡,和辽金交战是屡战屡败,城下之盟割地赔款成了那个时代的家常便饭。
33 用我,让我闲废了这么多年,国难临头,你跑了,让我在这儿待着,签订城下之盟?恭亲王与咸丰都是宣宗皇帝的儿子。

城下之盟的意思

词语 意思解释
城下之盟

词语解释:

城下词语解释 HTTPS://WwW.yoNgSHijiaoyu.CN/cIYuJIESHi之盟chéngxiàzhīméng

(1) 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被迫签订的条约

英:a treaty signed under coercion;humiliating treaty of peace

引证解释:

⒈ 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接受的屈辱盟约。

引《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伐绞 ……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杜预注:“城下盟,诸侯所深耻。”
明刘基《春秋明经·晋郤缺帅师伐蔡戊申入蔡诸侯盟于扈》:“今以孤军攻之,而城郭失其守,甲兵失其卫。使蔡侯泥首受罪,以为城下之盟。谓晋师不强而若此乎?”

⒉ 泛指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

引清夏燮《中西纪事·互市档案》:“英人已在香港出示起造房屋码头,视为己有。未几将军参赞至粤,遂以六百万及香港一岛,为城下之盟。”
严复《论南昌教案》:“道咸之际,海禁未开,疆吏不达外情,交涉动至决裂,城下之盟,有金陵、天津诸条约。”

国语词典:

敌国军队兵临城下,抵挡不住,被迫与敌人签订和约。语出《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后用以比喻战败屈服的意思。唐.杨炎〈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颂.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诏太仆崔偁总中权,专上将,誓军前之士,却城下之盟。」《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

成语解释

【解释】盟:盟约;和约。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示例】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城下之盟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近义词】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反义词】自食其力、自强自力

【语法】城下之盟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政治与军事方面。

网络解释:

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成语,读作chéng xià zhī méng,意思是在敌人的武力威胁下,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盟约,出自 《左传·桓公十二年》。
词语分类